用投掷游戏改变宝宝怕生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就勇于表现,一旦遇到陌生环境,俨然变成一个乖宝贝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怕生,其实,孩子怕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,那么应该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本文内容是用投掷游戏改变宝宝怕生。
投掷游戏能够帮助孩子改善“怕生”的性格。大多数家长肯没想不到吧。可能认为投掷连游戏都算不上。怎么还会有教育作用呢。其实不然。我们分析一下,孩子的“怕生”主要是由于对未知的不可控性和恐惧。如果让孩子锻炼到了对事物的掌控能力,并且熟悉了所谓的未知。那么“怕生”又从何而来呢?
朝目标扔沙包或球,不仅发展手眼协调能力,还可以慢慢让宝宝对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及发生的结果,有了逐步的估算和把握能力,这种学习因果关系,提高平衡能力的自然方式,将不断提高宝宝的自信心,有信心的宝宝就不再“怕生”。
家长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内摆放几个又高又轻的饮料空瓶儿,先给宝宝示范,看怎样扔沙包能把它们击倒。刚开始距离宝宝要近一些,渐渐拉开距离,宝宝很快就会发现,目标远一些时,需要用更大的力气。每当投中后,要大大鼓励宝宝一番,以提高宝宝投掷的兴趣。
宝宝到了陌生环境会“怕生”,其实大人有时也会如此。这种恐慌在于不能把控环境的某种气氛:人是陌生的、环境也是陌生的……如果一个空间感把握很强的人,就会迅速调节心态:寻找熟悉的感觉,或许是人,或许是一个东西,当他自信有把控环境能力时,就变得心态平顺、语言流畅。
以上说明,消除孩子怕生的主要方法就是增强孩子的空间感,对未知的把控能力,其实不仅仅是投掷游戏,其他类型的游戏,例如搭积木等,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。通过吉姆,孩子们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,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对起陌生事物来就非常自信了。
第一:潜意识引导孩子
孩子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很怕生人的。在见到生人的时候都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,因为对于未知事物都处于一个防备状态。比如三岁以前的小孩子,习惯了和谁亲近,就只认这个人,潜意识就告诉他:这个人经常和我在一起,逗我玩,他是安全的。小孩子是最真诚的,他的心理很好懂。
第二:孩子的生活习惯
孩子成长过程中,几乎大部分时间,都是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带大的,长久的陪伴,让孩子的记忆里有他们的身影,养成了习惯,看到他们就会大胆的相处,所以看到陌生人就害怕。
第三:缺乏安全感
当家长带孩子去外面玩时,到了陌生的环境,看到陌生的人,本能就拘谨,害怕,对于外界还很陌生,家长让孩子问候人,孩子没反应过来,有时候家长说话就重了些,所以,孩子会下意识的.害怕。
第四:孩子很怕生和家长反复强调孩子怕生的言语有关系
有时候家长带孩子出门玩,让他叫人,大概三十秒内没叫,家长会告诉对方:我家孩子怕生。一句话搪塞过去,对方也不会说什么。长久以来,不怕生的孩子也会变得内向、怕生了。
孩子小时候怕生,并不奇怪,可以理解,但是如果都八九岁了,还是有些怕生的话,家长就要细心观察了。这个时候就需要了解孩子内向的原因。并用正确的方法去改变他。
第一:给孩子创造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
可以带孩子去小朋友多的地方,孩子的友谊很简单,即使是陌生的孩子,短时间内,他们会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建立牢固的友谊。比如去一些游乐场、公园啊,或者给孩子报个幼儿园,在幼儿园里让他寻找朋友,慢慢的,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,开朗起来,就不怕生了。
第二:当让孩子向别人问好时,父母要做好示范
有时候,让孩子给陌生人打招呼,孩子不打,他可能实在思考:如何问候呢?不懂得打招呼,这时候,父母就可以告诉孩子:这是阿姨,快说你好。孩子就会好好听话,问候一下。
第三:要给孩子更多的爱与尊重,让他有安全感。
有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,从小缺爱,不仅是父母,还有老师要时刻关心孩子,让孩子被爱包围起来,要尊重他。看到陌生人时,不能因为孩子没有问候,而大人碍于面子,就对孩子摆脸色或将孩子臭骂一顿,这样是不可取的。
生活中,要多给孩子一份关心和理解,家长要用科学的方法,循循善诱,让孩子不再怕生,让成长起来。
文档为doc格式